创新药跌得心慌?内行人说:2025盯紧ADC、CXO这几个方向就行
最近创新药又跌得让人揪心,打开行情软件一看,板块指数从2021年高点算下来跌超52%,不少人套在里面慌得不行,都在问这行业是不是要完了。其实圈里人都清楚,这波大跌不是产业逻辑崩了,是"政策怕降价、业绩没兑现、资金跑热点"三股劲儿凑一块儿了,属于短期挤泡沫,不是
最近创新药又跌得让人揪心,打开行情软件一看,板块指数从2021年高点算下来跌超52%,不少人套在里面慌得不行,都在问这行业是不是要完了。其实圈里人都清楚,这波大跌不是产业逻辑崩了,是"政策怕降价、业绩没兑现、资金跑热点"三股劲儿凑一块儿了,属于短期挤泡沫,不是
欧派家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1994年,股票代码603833,是中国定制家居业首个市值破千亿的上市企业。欧派家居集团以整体橱柜为起点,业务领域延伸到衣柜、整家定制、木门、卫浴、软装、厨电、金属门窗、装甲门、家具配套、整装大家居等,形成多元化产业格局,树立了整
申联生物单日涨超10%、华邦健康强势涨停,创新药板块近期的活跃表现,让“行情来了”的讨论不绝于耳。但盲目跟风容易沦为“接盘侠”,想真正分一杯羹,得先吃透背后的赚钱逻辑。
师爷关注到,截至2025年10月16日,Wind数据显示,部分CRO标的估值已回落至历史低位。结合行业最新调研信息,师爷以为临床前CRO领域正出现值得关注的边际变化,行业底部企稳迹象显现,结构性投资机会浮现。
在前一篇讲CXO的文章中,所长讲了当下市场对CXO的极大误解,同时也是CXO的最大预期差。当下的市场认为它就是创新药产业链的一环,吃的是整个产业的小头利润,虽然吃得稳,但是缺乏冲劲,不像那些Biotech动辄来一个超级大的License-out更有冲击力和想象
今早刷手机,看到中芯国际14nm良率飙到95%的消息,群里直接炸锅——有人拍大腿说上周刚把半导体ETF剁了,结果今天板块怒涨4%,北向一口气扫货89亿,活脱脱打脸现场。
恒生创新药ETF是市场唯一跟踪恒生港股通创新药指数的ETF,该指数最新编制方案中剔除CXO,成为首批“纯度”100%的创新药指数,更加精准地反映我国创新药企的整体表现。
最近打开股票软件,不少人看着创新药板块的走势都有点揪心——港股恒生生物科技指数前段时间单周跌了5.2%,A股多只创新药龙头股跟着回调,连跟踪板块的ETF产品净值都波动明显。其实真不用慌,这波调整不是行业基本面出了大问题,今天就用大白话捋捋下跌的真实原因,再说说
•市场认知变化过程:市场对消费电子行业的认知随时间动态演变。24年Q4,行业聚焦海外临床前需求恢复,‘关注海外临床前的一个需求恢复’观点被验证,BIBICYCLE等公司业绩修复。25年Q1,讨论转向海外需求持续性,药明康德等公司业绩持续,受政策影响小。25年Q
最近不少股民问:“创新药是不是要起来了?看好多机构都在提,下周能爆发吗?” 确实,沉寂了挺久的创新药板块,最近动静不小——政策端出了新文件,产业端合作不断,连资金都开始悄悄进场。
10月10日,药明康德发布公告称,于10月8日通过大宗交易方式,出售了其间接控股子公司所持有的药明合联(2268.HK)3030万股股票,约占药明合联当前总股本的2.47%,套现逾23亿港元。
据牛市三阶段框架,当前市场正从“龙头拔估值”的第一阶段,向“中小市值公司对标龙头疯狂上涨”的第二阶段切换。这是一个从“强者恒强”到“鸡犬升天”的转折点,也是能获取超额收益的黄金时期。
CXO(医药外包服务行业)是为新药研发、生产和销售提供服务的外包产业链。目前,业内企业主要可分为CDMO和临床CRO两大类型:CDMO企业专注于药物的工艺开发与生产,主要服务于非临床试验阶段,致力于寻找低成本、高效和稳定地制造出药物的方法;临床CRO企业则主要
十一长假已然落幕,相信许多财友还沉浸在假期的余韵中。然而,当我们把目光转向境外市场,会发现另一场资本“盛会”早已热烈开场——旅游消费的强劲回暖,叠加大宗商品的持续躁动,为节日期间的财经圈注入了充沛的活力。
最近创新药板块的动静藏不住了:9月底港股创新药ETF年内涨幅飙到110%,稳居全市ETF榜首;A股256家创新药企业9月30日单日成交金额超623亿元,不少细分赛道个股单月涨幅超30%。更实在的是,30日快速审批通道落地、百亿级订单接连兑现,还有明星基金经理带
打开股票交易软件,创新药板块的热度扑面而来:药明康德单日成交近78亿元,恒瑞医药市值稳坐4700亿梯队,港股创新药ETF连续10天吸金超40亿,规模突破250亿元创新高[__LINK_ICON]。市场传言的3000亿布局并非空穴来风,从社保基金到外资机构,从产
在A股市场里,不少股民一到月初就犯难,要么跟着热点追涨被套,要么拿着不涨的板块干耗。其实10月的行情,别看表面波动,底下藏着不少“闷声发财”的长期机会。今天咱就聊聊几个“看似冷门但逻辑硬到没边”的板块,这些领域既有行业自身的爆发潜力,又有国家政策在背后撑腰,拿
招银国际发布研报称,预期中美创新合作将持续,中国国内创新研发需求回暖。MSCI中国医疗指数2025年初至今累计上涨 74.0%,跑赢MSCI中国指数37.3%。由于资本市场融资复苏、创新药出海交易规模上涨,国内创新药研发需求出现回暖。该行注意到,创新药研发所需
”——昨晚十点,LinkedIn弹出一条私信:合作了三周的“远程同事”把项目截屏掐头去尾甩进大群,顺带@老板,说我“关键节点失联”。
在全球新药研发市场,大型药企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。但与此同时,小型生物技术公司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。根据Frost & Sullivan的报告,小型生物技术公司在全球新药研发金额中的占比持续增长,并且预计将从今天的约20%增至2034年的约30%。